人工智能实现无人驾驶
大家是否还记得现在的无人驾驶,它正在不断发展中,如今,有人通过连接互联网,通过卫星地图,在结合人工智能,实现提前预知道路情况,但是汽车本身也是大数据中的一员,如果实现了无人驾驶,提...
《长江万里图》:一幅跨越时空的豪情画卷
产学研王教授视点 在国画泰斗张大千的精心构绘下,《长江万里图》超越了单纯的视觉盛宴,成为了一部蕴含深厚情感与哲理的壮丽诗篇。这幅长卷,是自然风光的极致展现,...
《红楼梦》之大观园设计方案与古建特色概览
产学研王教授视点一、设计方案总体布局大观园的整体布局以南北中心轴线为核心,东西两侧对称分布,呈现出严谨而和谐的古典园林美学。中心轴线上,正园门巍峨耸立,翠幛大假山巍峨壮观,沁芳亭桥...
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科博会)的发展历程和重大意义
产学研王教授视点 产学研王教授团队一直关注和以不同形式积极参与科博会的相关工作,多年来,与科博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互动和交流。科博会发展历程:创办与初期发展:科...
产学研视点|北京颐和园里的佛香阁的结构特点和文化内涵
【科艺视点】在颐和园中,佛香阁是一个充满力学奥秘的建筑奇迹。它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体现了古人在建筑设计中对力学原理的深刻理解。产学研视点王教授团队曾经对此进行过相关力学分...
与十亿分之一秒的时间赛跑,终于实现看到单个分子结构的技术!
利用实验和计算数据的结合,科学家发现了优化来自高强度X射线束脉冲的途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追求以原子分辨率看到单个自由形式分子结构的能力,这被许多人称为成像的“圣杯”。一种可...
2022年Science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每一年《科学》杂志的编辑团队都会评选出一项年度科学突破冠军以及九项年度科学突破入围奖。它们是一年里最重大的科学发现、科学进展和趋势。2022的十大科学突破,简而言之就是:广望星空探...
1056秒!中国人造太阳运行时间突破千秒
央广网合肥1月1日消息(记者张宣剑)日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再次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实现了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
太好了,连光都能回收了!用过一次的光,回收了还可以再用一次
德国国家研究中心电子同步加速器(DESY)的一组科学家建造出一个微型双粒子加速器,可以回收输入系统的部分激光能量,以第二次增加加速电子的能量。该装置使用位于电磁频谱中红外和无线电频...
中科大:首次突破1公里,实现三维量子纠缠传输!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教授及其合作者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实现了高维(三维)轨道角动量纠缠在1公里少模光纤上分发传输,研究成果发表在《光学》期刊上。增加量子通信...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出席大会并为最高奖获得者等颁奖!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8项;...
钻石很贵,但还真有用!世界上第一台钻石布里渊激光器诞生!
钻石是激光器一种特别有趣的材料,主要有两个原因:钻石的高热导率意味着有可能制造出同时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功率的微型激光器,与其他材料相比,钻石音传播速度也要高得多,这为激光器提供了在难...
研究发现:两个微气泡比一个气泡更有穿透力,造福细胞药物输送!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科学家们的一项新研究得出结论:两个微气泡比一个气泡更能穿透软材料。光学空化是利用激光在液体中形成气泡,这些气泡迅速膨胀然后坍塌,可能是一种安全的方式,可以快速有效地...
地球同步轨道太阳能发电无线能量传输项目正式开建
全球首个空间太阳能发电站实验基地在璧山开建重庆日报讯 (首席记者 龙丹梅)6月18日,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无线能量传输及环境影响科学工程的重要项目,全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
受蝙蝠启发,开发出全新扫描技术,能检测出地下管道是否泄漏!
工程师们受自然界的启发,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扫描技术,可以检测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中的腐蚀金属。通过模仿蝙蝠如何使用不同波长的超声波探测物体、捕猎和避开捕食者,工程师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系...
重大突破:创造出量子态,可以集成,并控制在日常电子设备中!
经过几十年的小型化,我们所依赖的计算机和现代技术所依赖的电子元件现在已达到基本极限,面对这一挑战,世界各地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正在转向一种全新的范式:量子信息技术。量子技术利用了在原子...
全球首个植入式磁共振探测器诞生,插入大脑拍摄神经元也不在话下!
来自德国和瑞士的一组神经科学家和电子工程师开发了一种高敏感植入物,能够以无与伦比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探测大脑生理学。引入了一种带有集成芯片的超细针头,能够从纳升容量的脑氧代谢中检测和...
复旦大学新成果:用于有机环境中,模式识别的人工神经突触
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AI)系统试图复制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生物机制和行为,这方面的一个关键例子是电子突触(e-synapses, e-synapses),它试图复制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