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最近有點頭暈,但這并不妨碍我吐槽┐(‘~`;)┌一些語言邏輯。
題目是一本書中一篇文字的標題
它可以理解為:
蜉蝣是不是有翅目昆蟲中最早產生性狀分化的。
也可以理解为〖雖然不符合语言逻辑〗也可以理解為:蜉蝣是不是最早進化成有翅狀態的昆蟲
首先我們在提問在一个状态之前的蜉蝣的時候語言中要肯定那時蜉蝣的狀態,並據此建立語句關係。
也就是如果要表達後者需要說的是:
蜉蝣是不是最早產生有翅體徵的昆蟲。
其次:
分化通常是指進化樹上同一種屬細節上變得有區別,而一個物種從沒有一個體徵到變得有一個體徵這個體徵可以加很多細節的情況應該被稱為進化。
也就是可以說:
1蜉蝣是不是最早產生有翅體徵的昆蟲。
2蜉蝣是不是最早進化出有翅體徵的昆蟲。
但不能說:
蜉蝣是不是最早分化的有翅昆蟲。
而蜉蝣生物是一個詞彙可以用於指代過去的沒有長出翅膀的也可以指代現在的長了翅膀的。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麼默認那本書只承認現在的?很簡單,無論你承認什麼無論讀過你東西的承認什麼都會有一種感覺像說話交流般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