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个“地心漫游”?先来了解一种叫莫霍面的深度
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数百万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地球内部的“秘密”。据新华网报道,1957年,美国地质学家曾提出过一个雄心勃勃的“莫霍计划”——设想在地球上打一口深井,钻穿地壳,一直钻到莫霍面,取一些物质进行科学研究,以更好的了解地球内部构造。这一计划最终并没有实现,但却为研究地球科学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那么,莫霍面是什么?科学家们想要从地壳中取出的东西又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地球的内部构造。
据中国政府网介绍,地球内部按从外到内的顺序,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一般厚33公里(大陆)或7公里(海洋),主要为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地幔分为上下两层,平均厚度为2870公里左右,在地幔中有岩浆的发源地。“莫霍面”是指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它是由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在1910年发现的。在一次地震中,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公里处有折射现象发生,莫霍洛维奇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这个分界面命名为 “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
“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器”曾经出色、详细地绘制全球洋流和重力场,并制作出第一张地壳与地幔分界线的高清图。
我们离“触摸”莫霍面还有多远?
那么,人类可以实现“打穿洋壳,进入莫霍面”的梦想吗?一代代的科学家们都在为这个梦想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储日升在接受《长江日报》的采访时表示,前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科拉半岛上打过12000多米的超深钻,而我国也在本世纪初于苏东海县也打了5000多米的钻井,不过都是在陆地上,陆地地壳厚度达30多公里,所以无法接触到莫霍面。
2015年12月,“决心”号在西南印度洋航行,开展旨在打穿地球壳幔边界的大洋钻探。
科学家们再次行动。据《北京日报》报道,2015年,来自中、美、英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乘坐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准备在印度洋中脊的亚特兰提斯浅滩钻取岩芯,计划向莫霍面“进军”。报道称,亚特兰提斯浅滩地壳很薄,仅3公里,较其他地方更容易钻探成功。此次“行动”分为若干阶段,如果顺利的话,第一阶段计划深钻1500米,第二阶段3公里,而第三阶段将会钻6公里。
第一阶段的钻探取得了大量可供研究的数据,科学家已深入研讨该航次后的研究计划。在今后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航次,科学家还将返回西南印度洋中脊亚特兰蒂斯浅滩继续深钻,直至打穿地壳,“触摸”到壳幔边界的莫霍面。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便可以看到莫霍面的真正面目,了解地球更多的“秘密”。来场“地心漫游记”也许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