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正计划通过“调谐”白矮星发出的无线电波来寻找白矮星周围系外行星的核心。在华威大学领导的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们根据白矮星是否可能拥有现存的行星核心,以及我们能够“收听”的无线电信号强度,确定了开始搜寻的最佳候选白矮星。这项由英国皇家天文学会迪米特里·韦拉斯博士(Dr. Dimitri Veras)领导的研究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评估了围绕恒星运行的行星生存能力。
天文学家已经确定,由这种破坏所产生的核心可能是可探测到的,并且能够存在足够长的时间,以便在地球上被发现。上世纪90年代,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Alexander Wolszczan教授利用一种探测恒星发射的无线电波方法,在脉冲星轨道上发现了第一颗被证实存在的系外行星。研究人员计划在电磁光谱的类似部分观测白矮星,希望能取得另一个突破。白矮星和绕轨道运行的行星核心之间磁场可以形成单极电感电路,由于其金属成分,核心充当导体。
来自该电路的辐射以无线电波形式发出,然后可以被地球上的射电望远镜探测到,这种效应也可以从木星和木卫一(Io)上探测到。然而,科学家们需要确定这些核心在剥离外层后能存在多久。
研究模型显示,在许多情况下,行星核心可以存活超过1亿年,最长可达10亿年。天文学家们计划将研究结果用于阿雷西博(Arecibo)望远镜和格林班克(Green Bank)望远镜等望远镜的观测时间,以试图找到围绕白矮星的行星核心。
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华威大学的迪米特里·韦拉斯博士说:探测这些行星内核有一个最佳地点,太靠近白矮星的核心会被潮汐力摧毁,太遥远的核心则无法探测到。此外,如果磁场太强,会把核心推入白矮星,摧毁它。因此,我们应该只能寻找到那些磁场较弱的白矮星周围行星。在此之前,没有人仅仅发现过一颗主星的裸核,也没有人仅仅通过监测磁信号发现过一颗主星,更没有人在白矮星周围发现过一颗主星。因此,这一发现将代表行星系统在三个不同意义上的‘第一次’。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Alexander Wolszczan教授说:我们将把这项研究的结果作为设计寻找白矮星周围行星核心的无线电搜索指南。考虑到现有的证据表明,其中许多行星周围存在行星碎片,研究认为,很有可能会有令人兴奋的发现。这一发现还将有助于揭示这些恒星系统的历史,因为如果一个核心达到了那个阶段,它就会在某一时刻猛烈地脱离大气层和地幔,然后被抛向白矮星。这样一个核心或许还能让我们窥见遥远的未来,以及太阳系最终将如何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