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同一性,表述出相互对立的事件,如对与错、繁与简、轻于重等,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矛盾之间的关系可以打个比方:有一个大蛋糕,一半是红色,一半是黑色,红与黑颜色分明,但是为组成蛋糕这个整体,红色部分与黑色部分却连接在一起。矛盾之间相互证明对方的存在,就如吃黑巧克力蛋糕,口感与以前吃过的不同味道的蛋糕产生对比,然后根据记忆:”哦,是巧克力味的!“ 矛盾的同一性说明了不能把对立的事件”一刀切“地分析,需要依据不同情况和不同条件具体分析。对立的事件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因为某个因素或某个条件,黑即为黑,白即为白,但如果我重新下一个定义,毕竟文字上的”黑“与”白“只是表示符号罢了,那么黑我称其为”白“,白我称其为”黑“,对应的关系就此反转,现实生活里的黑白定义毕竟要跟随普遍性认知,不然会被成为”指鹿为马“。但,归根结底,黑白客观实质未变,我们人对其的感知影响了矛盾的主要感受,于是乎,矛盾客观对立,主观上具有联系与相互转变的特点。 可以说同一性指出了矛盾之间“黑”、“白”的关系,因为主观认识,“黑与白”可以无差别,在物质世界,一件事情发生则发生,不发生则不发生。而矛盾的相互转化也是矛盾的特点之一,因此矛盾的同一性包含了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历史总是理论最好的证明。具体的社会现象,比如“卷”和“躺平”,在定义上,他们可以说是不容共存的两个极端:“卷”意味着饭人类生理需求地努力与奋斗,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压榨自己的生命力;“躺平”指自己对现实无实际最求而放任自己的状态。不得不说,一个社会同时出现两个本应矛盾的现象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新闻报道中总在又批评“卷”又指责“躺平”。话说回来,我们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可以总结成:因为“躺平”太久了,所以想要“卷”;亦或是因为“卷”太久了,所以想要”躺平“。具体的原因根据人的不同情况来分析,”躺平“的人有了追求,或者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触动了他,使他主动”卷“,为改变现状。而他又将带动周围的”躺平“者一起”卷“,因为竞争关系。可是那些被裹挟的,被动地”卷“的人,根本上来说,还是不想”卷“的,于是就在累的时候”躺平“了。就这样,社会上就出现了三种人:1.有理想但不实践的躺平者
2.有理想并付诸实践的卷王、没有理想但迫于社会、道德或经济上的压力的被卷者
3.一些不问世事、无理想的完全躺平者。
他们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充满矛盾的社会。
这证明了,因为人的主观认识,调和了客观上完全对立的矛盾,并在人为创作的条件下不断转化,就如同今天媒体所说:”我们不能卷,要适度地努力,劳逸结合!“然后另一堆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第二天媒体又说:”不行,休息过度了,不能躺平!要有追求,要努力!”。其实纵观历史,矛盾一直存在于社会当中,而社会总将矛盾走向极端之后浴火重生,社会就是在矛盾中寻求平衡而不断进步。无论是生产关系的调和,还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人类社会一直在追求”完全”平衡的稳定状态,这意味着“进步”。像资本主义这样,把生产或某一因素走向某一极端,必会开历史倒车或是让社会动荡不安。
在矛盾中找到平衡,这应该算是人类的智慧吧,也是社会主义伟大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