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Ni(CO)4撰文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黑体:黑体(black-body),就是一种能吸收所有外来的电磁辐射(即不反射)的一种仅存在于理想状态下的天体,恒星可以近似的认为是黑体但是,黑体并不是黑的,它的颜色由它的自身的温度决定,随着黑体温度的增加,呈现了由黑色(发出的电磁辐射还在红外波段人看不到)——深红(温度在增高,可见光波段的电磁辐射在增多——黄——浅黄——白(不是绿是因为绿色波段在光谱中央看起来像白色)——蓝白——黑色(发出的电磁辐射到了紫外波段)的整个渐变过程。而黑体的释放出的电磁辐射被称为:黑体辐射(black-body radiation)。
举几个天文学中的例子,红矮星的温度在恒星的温度中算比较低的,表面温度只有2500K~5000K,发出的黑体辐射大约在红光和红外波段内,所以处于可见光波段的黑体辐射相对较少,看起来就是深红的。而蓝巨星的表面温度高达10000K,所以它的黑体辐射处于蓝光波段,看起来就像蓝色。
因此,科学家利用恒星的光谱来判断恒星的温度,这也为人们观测恒星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当然一个完善的理论背后必有一套思维严密的公式,下图即是由普朗克提出的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Planck's law, Blackbody radiation law),它是黑体辐射后面的理论数据: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
《普通天文学》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矮星
百度百科——蓝巨星
百度百科——黑体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