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座(拉丁语:Ursa Minor,简写为UMi)是距北天极最近的一个北天星座,也是托勒密星座和现代八十八星座之一。小熊座的最亮星为勾陈一(小熊座α),即我们所熟悉的北极星,它是黄白色的超巨星,同时也是夜空中最亮的造父变星,视星等为2.00。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小熊座全年可见。
把小熊座中的七颗亮星连接起来,能构成与大熊座的北斗七星相类似的一个斗型,因此这七颗星也被称作小北斗,北极星则位于斗柄的开端。但小熊座的北斗要比大熊座的北斗小很多,所以并没有北斗七星那么引人注目,其更广为人知的是作为北极星的勾陈一。
通过连接大熊座北斗七星斗口的两颗星天枢和天璇,向外延长大约五倍的距离,就可以找到我们较为熟悉的北极星。北极星不是某一颗恒星专有的名字,而是指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也就是地球自转轴所指向的方向。但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在地球绕太阳与地球的公共质心转动时,并不总是保持在空间的同一方向上。其自转轴绕着地球的公转轴(黄轴)旋转,存在周期性的缓慢摆动,即进动,因此北极星不是一成不变的。
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以每年15角秒的速度运动,在公元前3000年,北极星是天龙座α,一颗3.7等的恒星,中国古代称它为右枢。到公元前1000年,小熊座β(北极二)比较靠近北天极,既然全天星星围绕它转,古人便认为它是天上的天子,故又起名曰帝,又因为它在紫微垣的中心位置,又叫它紫微星。
隋唐时期,北极五(鹿豹座32)成了北极星,这颗星亮度极暗,也是人类文明历史上到21世纪为止最暗的北极星。中国北宋初年的时候,地球北极指向的天空离北极星的小熊座α即勾陈一的角距还有6度,那时它还远远不能作北极星。但到了明清时期,勾陈一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北极星。
公元2100年前后,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和小熊座α星之间的角距最小,仅有约28角分。到公元4000年前后,仙王座γ将成为北极星。到公元14000年前后,天琴座α(织女一)将成为北极星。地球自转轴这样摆动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5800年,大约在公元28000年北天极又会重新指向小熊座α。
目前的北极星勾陈一只是一颗普通的二等星,但由于它位置的特殊原因,经常成为人们的谈资。我们的北天星座尤其是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不断旋转,不知倦怠,永不停歇。所以五经中的《周易》说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就是宇宙不停运转,人们应该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图片来源:starwalk2
内容参考:百度百科、starwal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