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X·零度实验室
讲解:夏紫薇
中国科学家发现火星曾有生命证据:陨石有碳颗粒
“火星上有生命吗?”一直以来,人类都在寻找火星表面的生命迹象。日前,国际学术期刊《陨石学与行星科学》发表了国际研究团队的最新发现,该团队领导者、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发现了火星曾经存在生命的证据
我们有两个重要的证据,证明这些碳颗粒是来自火星的。第一个证据是有一部分碳颗粒被包裹在一种我们称之为“熔脉”的地方。熔脉是陨石在火星上受到小行星的强烈撞击时,岩石中的局部地方熔融而成的。碳颗粒被包裹在熔脉里面,就说明碳颗粒形成更早,那么当然这些碳颗粒就是在火星上形成的。第二个证据是我们用“纳米离子探针”这种高精尖的现代分析仪器测出来的。这种仪器可以测定1微米甚至更小颗粒的化学和同位素组成。测量结果显示,这些碳颗粒的氢同位素比地球上的有机质重很多,因此不是地球上的物质,而这种重的氢同位素,是火星物质的标志性特征。因此,我们发现的碳颗粒可以确定是来源于火星的。
我们第一步先发现是碳颗粒。这时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石墨,另一种可能性是有机质。如果它们是有机质的话,则与生命相关的可能性就更大了。那么如何判断碳颗粒是有机质,还是石墨的呢?我们用一种叫激光拉曼光谱的仪器进行测试,根据分析的拉曼特征谱,可以确定这种碳颗粒是与煤很相似的一种有机质,学名称为“干酪根”。另外,这些颗粒的成分分析显示,含有很多氢、氮、氧、硫等元素,还是跟煤相似,完全不同于几乎由纯碳组成的石墨。
确定这些碳颗粒是有机质之后,接下来就是要确定这种有机质是否跟生命活动有关。有机质的形成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生命活动的产物。比如地球上绝大部分有机质是生命活动的产物,特别是煤和石油。第二种可能是无机合成的有机质,比如简单的天然气等,科学家也在实验室里通过无机质合成出简单的碳氢化合物。第三种可能是“碳质球粒陨石”带来的,这种陨石中也含有最多可达百分之几的有机质,但基本上可以肯定碳质球粒陨石上的有机质不是生物成因的。
为了判断这些碳颗粒的成因,我们又利用纳米离子探针来测定它们的碳同位素。简单地说,生物成因的碳颗粒,碳同位素比较“轻”;如果是非生物成因的碳颗粒,碳同位素比较“重”。分析的结果,这些碳颗粒的碳同位素组成很“轻”,与火星大气二氧化碳之间的差别,类似于地球上有机质与地球大气二氧化碳之间的差别。因此,我们认为这颗陨石中的碳颗粒应该与生命活动相关。大家比较有共识的推测,现在的火星上应该不会有高等植物,如果存在生命的话,很可能仅仅是微生物。
如果现在火星上面真的有微生物存在,那么最有希望发现火星微生物的地方,就应该是刚刚发现有水源的水手大峡谷的地下溶洞世界。在地球上就有这样一个地下洞穴类似于水手大峡谷的地下溶洞世界,莫维勒洞穴与世隔绝550万年的地下洞穴,同火星一样毫无氧气,却发现33个新物种。
地球莫维勒洞穴生态系统
上个世纪80年代,人类为修建核电站选址勘测,意外发现了一个洞穴,这个洞穴乍一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当科学家们走进之后就发现,里面没有氧气,充满了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有毒的硫化氢。洞穴内完全封闭,看不见一点光线,如果没有配备专业工具,那么在这个洞穴里呆几个小时就会死亡。
科学家们穿过了黝黑的通道后,来到了洞穴腹地。在洞穴壁上发现了一层厚厚的黏土,这层黏土防水性极好,没有一个水分子可以从外界到达山洞内,洞穴里唯一的水源便是洞穴深处的湖泊。科学家们取湖泊的水进行分析,结果大吃一惊,水里不存在任何食物颗粒。没有氧气、没有阳光、没有食物,还充斥着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与硫化氢,同火星的大气溶洞环境类似。
火星水手大峡谷的地下溶洞环境,可能就有如同“莫维勒洞穴”一样的自然环境。所以我们在制定登陆火星水手大峡谷前,应该全面的对“莫维勒洞穴”的自然环境和探索装备进行实地模拟训练,又或是制作一个仿制“莫维勒洞穴”自然环境的类火星水手大峡谷地下溶洞环境进行模拟探索训练。这对于航天员登上火星水手大峡谷的地下溶洞环境探索将会有很好的帮助,有利于我们研发总结出火星地下溶洞环境所需要的探索装备和探索经验技术。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竟发现了48种生物,其中的33种为新物种,乃莫维勒洞穴独有。经过对洞穴岩石的研究,发现洞穴保持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已有550万年。这一发现使得全球震惊,颠覆了我们传统意识里生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的概念,仿佛是一个“外星世界”。可惜莫维勒洞穴所在的环境太过恶劣,直至今日到达过洞穴深处的不过百人,研究速度非常缓慢。
地球莫维勒洞穴生态与火星溶洞基地模拟探索装备研发
中国火星村是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造价高达4亿元人民币,是为了创造一个科学、科幻、自然、生态、文化的火星文旅创意体验基地。中国火星模拟基地主体部分由“火星社区”及“火星营地”两个功能区组成,同时也为将来的火星探测工程进行相应准备。火星模拟基地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以西60公里处的俄博梁雅丹地区,距离敦煌机场270公里,距离德令哈机场430公里。基地所处的俄博梁雅丹地貌,因荒芜干旱、渺无人烟,独特的地形被称为“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也因与火星地貌特征相似又使之成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火星水手大峡谷溶洞居住实验基地选址的优势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上的沙尘暴速度每秒达到180多米,我们通常所说的12级台风,风速达到每秒32.6米,远不如火星沙尘暴强度“火星环球观测者”拍摄的火星沙尘暴图1。火星沙尘暴一旦刮起来可持续三个多月,从地球上望去,火星就像一个暗红色的灯笼,最大的沙尘暴能同时覆盖整个火星五分之一的面积。
所以把登陆基地建设在火星的地表,没有任何安全科学星球探索技术的基础。三个月没有阳光,太阳能发电系统会失去效果,沙尘暴大风刮起来的超高速沙粒会使内外置的风力发电系统堵塞和撞坏。在火星地面生态环境气候平衡没有改造成功以前,唯一适合人类移民旅游的火星登陆实验基地,就只能是建设在水手大峡谷里的溶洞水源基地里面。我们还可以用溶洞内的水源建设一个小型的水利发电系统,溶洞内也不会有火星地表的水源气化蒸发。昼夜温差相对稳定,这对于火星溶洞基地的空调系统研发公司将是一个很好的消息,最重要的是溶洞内可以躲避太阳风暴高能粒子对于人体和电子设备的辐射伤害。使用同样一套防护等级技术的火星基地居住与探索装备,安装在火星地表的使用年限是2年到10年,而安装在火星溶洞内部的使用年限将会是10年到100年。
莫维勒洞穴生态与火星微生物细菌防护指北
与传统生态相比,莫维勒洞穴就是一个十足的叛逆者,这样恶劣的情况下生物究竟是怎么生存的?科学家发现,洞穴的湖泊里虽然没有任何食物,但里面存在大量的细菌,依靠摄取二氧化碳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而洞穴里的其他生物,如蜘蛛、蝎子、水蛭等,以这些细菌为食。可这些细菌合成有机物的能量哪里来?它们利用的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维持有机物合成,有毒的硫化氢与二氧化碳产生化学反应并伴随着能量变化。洞穴里还有另一种细菌,以甲烷为原料合成有机物。这些细菌被科学家称为“自养菌”,它们成为了密封洞穴里的生产者。
在它们550万年的努力下,里面的硫化氢经过反应成为了硫酸,不断腐蚀洞穴的岩石,拓宽了洞穴的面积。以它们为食的生物们也在这个过程中适应了洞穴环境。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发现,洞穴里的动物们并不是550万年前就存在于此。它们之中有许多是在洞穴形成后才来的。最晚搬进来的住户是一种白色透明蜗牛,200万年前才姗姗来迟入住。科学家们因此推测,洞穴并非一开始就毒气环绕密不透风。许多动物来此的目的是为了躲避灾难。比如200万年前来的蜗牛,那个时候地球正在经历冰期,它为了躲避严寒深入地下。这些证据说明,动物们现在的样子是后面进化而来的,在没有氧气、阳光的环境中,生物也可以继续进化,这为后来研究生命演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如果火星水手大峡谷也有微生物以及细菌,我们就要提前使用人工智能小形飞行器对于火星溶洞的内部进行检测和取样分析。
生物进化的新设想—距离太阳系5光年内有很多颗和火星相同条件的星球可以进行星球移民改造计划。
莫维勒洞穴不仅为研究生命提供了新思路,也拓宽了天文学家的研究范围,寻找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地球以外行星时,不再局限于现在的条件,而是能从多方面入手。莫维勒生态告诉我们,即使没有氧气、水和光也不要紧,依然可以进化出其他形态的生命。然而现在的火星水手大峡谷的地下溶洞水源世界,就很有可能具备了莫维勘洞穴的这些生态历史演化条件。
洞穴的未来与火星溶洞探索装备研发
另一方面,莫维勒洞穴被隔绝了550万年,里面的生态已经孤立存在,人类贸然前往会破坏其原有的生态环境。而且洞穴里越是二氧化碳浓度高的地方,动物的数量越多,直到今日科学家们也无法解释原因。这个颠覆了人类认知的洞穴,跨越550万时间,之后还会一直存在下去。
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火星探索装备技术公司,将在莫维勒洞穴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进行火星探索技术的模拟训练与探索装备研发,从而为火星水手大峡谷的溶洞实验居住基地建设做好准备。
图:地球火星模拟基地实地图片
零度是一家科学科普组织和科学实验组织,我们立足于科学理论的研讨和研发实验,倡导全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化发展,推动新能源技术、太空飞船探索技术、星球移民技术、人工智能安防标准技术等等领域的应用发展。我们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和爱好者的加入,共同开创人类多星系科技文明的发展。
零度实验室:主打电学、经典物理、火箭技术、新能源、副打量子力学、和一些非主流的理论与实验。
零度QQ群:788782006
微博:TIX·零度实验室
零度实验室网页:
https:www.bokeyuan.netkexuequantixlingdushiyanshi
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啧啧啧啧啧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