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驿站 第五十二期
难度:A2
科目:天文/历史
讲师:LHF
“你们都是什么星座?” 这其实并不是建立在天文学上的问题,而是占星学上的。很多天文爱好者会因为觉得占星学是伪科学而去刻意地回避这个话题,我觉得这种想法是十分孤立和片面的。诚然,占星学的确毫无科学依据,但纵观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占星学在历史进程中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所以今天,我想借科普黄道十二星座的历史发展与现在大家所说的黄道十三星座之余,顺带从我个人的角度谈谈占星学存在的历史意义。
在科普古典黄道星座之前,得先解释“黄道”是什么。其实我们在高中地理中就有提到这个概念。我们假设以地球质心为球心,建立一个半径无限大且与地球有相同自转轴的球体,并将所有的天体投影至这个球面,这个系统就称之为天球。而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太阳周年视运动便会在天球上留下环形轨迹,这便是黄道。将黄道南北各延伸9度形成的环带区域我们称为黄道带。而古典的黄道十二星座,顾名思义,就是黄道带所穿过的十二个星座。
黄道十二星座最早可追溯到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注意我这里的用词,是“追溯”,也就是说,黄道十二星座这个概念其实是逐步演化而来的,并不是古巴比伦时期明确提出的。根据考古发现,在出土的古巴比伦的泥板文书(MUL.APIN)中,就已经出现了黄道十二星座的雏形。MUL.APIN是古巴比伦的天象文献,诞生于公元前十至七世纪间,这个名字是按照楔形文字翻译过来的拉丁文。MUL是“星星”的意思,APIN是“待耕的田地”。根据释义,我暂且翻译成《犁 星》。当然叫啥不重要。回到正题,这本文献中记载了一个概念——白道十七星座。白道也称月道,顾名思义就是月亮视运动在天球上的轨迹,形成原因和我上面讲的黄道同理,这里不再赘述。我们发现,现在我们说的古典黄道十二星座正好被包括在这十七星座中。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黄道十二星座最早记录。但当时的古巴比伦人并没有单独将黄道十二星座统筹成一个概念。不过,现有研究表明,他们会用恒星来校准12个月的准确时间,而这种方法被后世的希腊人继承发展,建立了占星学意义上的黄道十二宫理论,并沿用至今。
注意,黄道十二宫和黄道十二星座是两个概念,黄道十二宫是由黄道十二星座发展而来的一种抽象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占星学意义上的,接下来具体介绍一下。
什么是“宫”?将黄道自春分点起等分为12段,每段30度,这样的一段便称为一个“宫”,太阳在黄道上做周年视运动,大致每个月移动30度,1年绕黄道一周,走完12个宫。而将这十二个宫与十二个黄道星座进行对应,这就是黄道十二宫理论。这种方法推测在当时是用来记录12个月份的,而后来慢慢地与占星学挂钩,赋予了占星学的内涵,比如现在流行的星座运势、命理之类的。
抛开占星学的伪科学性质,我们谈谈这种以十二星座搭配十二宫的方法的局限性:
1. 由于十二星座本身在天球上的大小不一,在黄道上的分布也不是均匀的。例如室女座的黄经约50度,而巨蟹座只有10度(只算星座连线的部分)。所以当时的黄道十二星座只能在主观上与黄道十二宫进行对应。
2. 由于岁差,导致春分点在天球上沿黄道逐年退行,现在的春分点位于双鱼座内,而古希腊时期的春分点则是位于白羊座。因此以白羊宫为起点的十二宫理论,在当下根本无法与十二星座相对应。
总的来说,现在的黄道十二宫是占星学上的一个概念,是借用古代天文学上黄道十二星座名头而派生出的产物。它傍以科学的外表,本质其实是伪科学。
那么现在所谓的黄道十三星座的说法呢?很多人认为,蛇夫座是新增的第十三个黄道星座,并将其标榜为天文学与占星学的区别所在。但其实,这里面有非常非常非常多的人有误解,其中可能也有你。
这里引述一段来自wikipedia的话:
Occasionally thi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stronomical constellations and the astrological signs is mistakenly reported in the popular press as a “change” to the list of traditional signs by some astronomical body like the IAU, NASA, or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This happened in a 1995 report of the BBC Nine O'Clock News and various reports in 2011 and 2016.
大意是: 天文学与占星学之间星座的不同会被大众媒体错误地报道为IAU、NASA以及皇家天文学会等天文机构对古典星座的改变。 例如BBC于1995年在《九点新闻》中的报道,以及于2011年和2016年的各种报道中都提到了这一点。
下面谈谈公众对于黄道十三星座的误解。
误解1:黄道十三星座是192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为了和占星学区分开而定义的。
错。国际天文联合会1928年的工作只是系统整理了全天88星座,并划分了星座界限,并没有对外提出黄道十三星座的概念,也并不是在1928年才确定黄道经过蛇夫座。
误解2:蛇夫座是天文学中新加入的星座。
错。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就有对蛇夫座的描述,蛇夫座在那时就已经是实打实地落在黄道上了。那为什么希腊时期是十二星座而非十三星座?推测是由于蛇夫座与天蝎座的黄经大致相同,需要舍弃一个才能建立十二宫理论。所以蛇夫座的历史同样悠久,只不过暂时被人们忘记了而已。
误解3:地轴摆动使得黄道与两千年前不同,导致十二星座变成十三星座。
错。根据行星摄动理论,黄赤交角的变化率在每世纪47角秒左右,微乎其微,黄道只有轻微改变,故地轴摆动不是十二星座变成十三星座的原因。
误解4:岁差导致黄道改变,十二星座变成十三星座。
错。岁差主要影响的是春分点退行,不是黄道改变的主要原因,自然也不会导致十二星座变成十三星座。
就像是今年NASA立扫把一样,这些谣言经过大众媒体的炮制加工,使得很多人信以为真。
我们再回过头想想,现代天文学真的关心黄道穿过哪些星座吗?在我写这篇科普的时候,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交流过看法,他们认为在现代天文学研究很少会用到黄道星座这个概念。我们在IAU与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也没找到有关黄道十三星座的释义,在国外众多学术网站也均无收获。因此我们保守地认为:黄道十三星座,很可能只是一种通俗叫法而已,并没有官方的标准定义。而且,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黄道星座”归类为天文学史类名词。可以看出,黄道星座这个概念更多是用于研究天文学史方面,而不是现代天文学所关注的范畴。
总结:
1. 黄道十二星座最早可追溯到古巴比伦时期,并由古希腊继承发展,形成今天占星学意义上的黄道十二宫理论。
2. 黄道星座这个概念更多用于天文学史的研究,而不是现代天文学。
3. 黄道十三星座没有官方释义,推断可能只是通俗叫法而已。
4. 蛇夫座在黄道上的由来已久,并不存在所谓新增一说,与国际天文联合会等机构也没有关系。
最后再来谈谈我对古代天文学与占星术的看法。我认为,古代天文学和占星学,本质上其实是一对孪生兄弟,在一定程度上,二者的发展其实是相互推进的。虽说现在的占星学,更多只是娱乐性质,正所谓玩玩就好,认真你就输了。但在研究天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不能因此而用孤立片面的思想忽视其对天文学发展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Ian Rpath,Eudoxus, Aratus and the Phaenomena,《Star Tales》
吴宇虹,巴比伦天文学的黄道十二宫和中华天文学的十二辰之各自起源,《世界历史》2009年第3期
IAU:The Constellations(https://www.iau.org/public/themes/constellations/)
WIKI:Zodiac(https://en.m.wikipedia.org/wiki/Zodiac)
【本文为耀星会的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盗用、转载、篡改文章,否则耀星会和作者将追究版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