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这个词来自后期拉丁语(the Late Latin term)cōnstellātiō,可以翻译为“一组星星”,14世纪后这个词开始在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中使用。星座在古希腊语中的写法是ἄστρον,这些术语通常指的是一种可识别的星星图案,其外观与神话人物或生物、地球上的动物或物体有关。
①西方
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的石刻和粘土书写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被普遍接受为人类识别星座的最早证据。从时间上看,美索不达米亚的大部分星座是在公元前1300年到1000年的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创造的,并出现在后来许多古典希腊星座中。
古希腊天文学家对巴比伦的星座进行了补充和发展,编制出了古希腊星座表。公元270年,古希腊著名的诗人阿拉托斯将哲学家欧多克索斯的天文著作改写成韵文《物象》,该诗提到了47个星座,对古代天文学、气象学的研究有着极大价值。其后,天文学家托勒密综合了当时的天文成就,在其著作《天文学大成》中记录了48个星座1022颗恒星,并用假象的线条将星座内的主要亮星连起来,把它们想象成动物或人物的形象,结合神话故事给它们起了适当的名字,这就是星座名称的由来,也是现代星座的原型,此后的天文学家也是基于托勒密星座来填充了许多新的星座。
希腊神话故事中的48个星座大都居于北方天空和赤道南北,而遥远的南方天空的星座则是15世纪到18世纪中期欧洲探险家开始到南半球旅行时增加,例如1603年巴耶、1690年赫维留、1752年拉卡伊先后在两个世纪内为南天的星座命名。
②东方
古代中国以星官来划分天空。最早记载星官的著作是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其中录有91个星官共五百多颗恒星。到隋朝的《步天歌》中已记载星官283个,它们分别属于三垣或二十八宿之一。
三垣是指环绕北极天空所分成的三个区域,分别是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而在环黄道和天球赤道近旁一周分为四象,四象中又将每象细分成七个区域,合称二十八宿。
中国古代以太阴历纪年,由于月亮围绕地球自转一周约为每月廿八日,因此每天经过一区的称为“宿”或“舍”。二十八宿为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星座篇】星座的起源(上)
博科园AI人工智能助手
图灵
hi 人类
关注11 粉丝34 喜欢101内容11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