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巨型恒星的生命历程最为极端,演变的节奏很快,会早早衰亡。它们质量不一,轻者约为太阳的8倍,重者可达太阳的数百倍,这些就是更为罕见的白色恒星和蓝色恒星。在银河系里有上千亿颗恒星,其中这样的重量级恒星仅有大概10亿颗。更重的恒星所受的引力更强,温度也更高,内核的氢燃烧的速度会快上许多。其中较小的白色恒星质量约为太阳的8到20倍,它们的颜色比太阳更白,因为它们发出的红光比太阳要少,蓝光和紫外线则比太阳更多。白色恒星的氢气燃尽的时间往往不到10亿年,这个时间虽然也很漫长,但还不到太阳寿命的十分之一。假设太阳在诞生之初的体积比现在更大(就像天狼星那样),是一颗白色恒星的话,那它的生命应当已经结束了。 蓝色恒星就更重了,其质量最大可达太阳质量的数百倍。它们的温度比白色恒星还要高,发出的光主要是蓝光和紫外线。蓝色恒星的生命节奏极快,氢气燃尽的时间仅需1000万年左右。这个时间比恐龙在地球上游荡的时间要短得多! 当白色恒星或蓝色恒星内核的氢气燃尽时,它们会遵循与黄色恒星相同的演变路线,但发展速度很快。恒星的内核将会坍缩,而外层部分会膨胀,使其变成一颗硕大的红巨星。它们像黄色恒星一样,紧邻着内核的氢会开始燃烧,而在这些巨大的恒星内很快就会达到足够的高温,足以使内核部位的氦开始发生聚变反应,形成更重的元素,比如碳和氧。 这些巨大的白色恒星和蓝色恒星所面临的生命最终阶段与太阳迥然不同。其中心部位的引力极为强大,致使其内核受到相当程度的挤压,不仅足以形成碳和氧,甚至还能一路朝着更重的元素演变,直到最后产生铁。它最终会像洋葱那样,形成一层又一层的结构,最靠近表面的是氢,然后向内分别是氦、碳和更重的元素,一直到内核部位的铁。但当其形成铁时,就大难临头了,因为铁原子聚合在一起时不会释放出新的能量。自然界把铁变成了一个临界点,因为铁和所有比铁更重的原子只有在分解时才会释放能量,在聚合时则不会。
以上内容来源于《群星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