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bokeyuan.net/wp-content/uploads/2023/10/AI256x256.png)
对的人会喜欢真实的你自己。原因导致结果,要改变结果(命运、未来),就改变原因(当下)。高频表面看起来平凡,低频遇到高频若看不起、冷眼相待,就会与高频错过,与高频无缘,无法得到高频的帮助,常沉低频的苦海。“你是怎么当上将军的妻子的?”“从他还是个小兵的时候。”抓住时机,快准狠,兵久生变。
设下限,不设上限,用记录代替打卡。弱者处处争强,强者处处示弱。如果你想要的东西还不存在,那就亲自动手将它创造出来。人最先接触的异性是父母,影响我们潜意识中对爱情的态度,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艾蕾拉情结(恋父情结)。竭尽全力优于尽力而为。
是选择被束缚的幻境人生,还是自由的真相人生。自然选择只关心基因的传递,而非准确描绘现实。快感会迅速消失,令我们渴求更多,这种机制最初是为了我们更好地存活。要想得到解放,就要摆脱阻碍你认识真正的幸福的思维,这个过程可能令人不悦。正念:留心当下,清晰、直接地体验。正定:专注于某种事物。
冥想中,不追求成功反而更容易成功。客观地观察、接受甚至欣然接纳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将会消退,即“没有痛感的痛”。
感觉是自然选择的一种工具,用于引导生物体从自然选择角度做出正确的决定。但在现代的环境中,某些感觉却可能引导我们趋向对自身不利的事物,比如各种沉迷、贪婪。相信某种低概率存在的事物确实存在,可避免那种低概率的危险,这是自然选择对我们的保护机制“误报”。 “误报”在现代社会也可能导致一些困扰、各种恐惧。他人很少会在心里评价我们,所以不必太担忧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不要将注意力放在感觉本身上,而是审视与之相关的思虑。
默认模式网络:就像电脑的待机状态,这种状态下,我们思绪游荡不定,在集中注意力时被关闭。 开悟:对事物有更真实的体验,摆脱内在、外在幻觉,从痛苦中得到解放。 内观:三法印,无常、苦(不满足)、无我。“自我”无法很好地掌控我所想。
关于无我的开示:若色身是我,那么我可以控制它,但不能,所以色身非我,同理感觉、辨识、心所、意识非我,这不是我的,不是我,不是所谓的“自我”。你是真的,但你并非是真的。“无我”的训教“更多的是要去做,而不是去想”。放手而后掌控。
头脑中的“首席执行官”,意识自我可能并不是起主导作用的。我们以为是自己的意识自我做的决定,可能只是大脑各个模块竞争而产生,再由意识自我解释。对大多数人来说,左脑控制语言。大脑控制语言的部分会对身体的行为做出解释使自己相信,即使有时这种解释是错误的。支持潜意识动机和意识动机的都是基底前脑的同一块区域。不管是否有意识地注意到某种激励,体验到转化,大脑都会将激励转化为动机,自我意识对这个过程并没有多大贡献。你以为你是电影导演,实际你只是个观众。某实验受试者尚未意识到行动决定之前,大脑已经实施了行动。在心理学领域人们逐渐达成共识:思维是模块化的。
模块由感觉激活,不同模块竞争,掌握控制权,从而引导行为、决定。模块之间的界限很模糊。
模块产生了想法,模块在意识之外工作,从意识自我角度看,想法是突然冒出来的。正念审视想法,不被想法俘获,将想法看作从身前经过,而非由你产生,更能接近无我的体验。驱动想法的推进器与情感相关。感觉负责归类。
主控感觉的部分越活跃,其控制的行为更易发生,看似是理性做出的决定,可能是基于感觉做出的。感觉控制想法。理性只有通过影响感觉这个终极激励因素,才可能在个人决定上起到一定作用。前额叶赋予人类理性、计划和自控的能力。理性和欲望有时会产生竞争,两者最初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自身更好的生存。大脑各模块竞争,某种模块占据主导地位而做出某种判决,“你”“意识心”可能只是个见证者,而非作出判决的主体。模块似乎有能力根据目标找出理由。一味抑制欲望不是较好的处理方式,平静地审视欲望,欲望可能消退。注意力缺失问题可能是感觉控制问题。
如焰寻香城,如幻事如梦,观行相空寂,诸法亦复然。
事物存在“本质”。这种本质可由我们的情感赋予、感觉灌输。感觉对知觉的渗透:人们可能尚未思考就对事物有了情感反应。快感总是有深度的。事物由能量组成,能量之间没有差异,对能量的感觉也没有差异,事物没有独特的本质,事物之间有一种连续性。但有时看不到本质反而会使你体会到事物的丰富性。内侧眶额叶皮质的活跃程度与各种快感有关,故事及故事带来的预设想法都影响大脑中的这片区域。
看清本质,会带来一个“没有杂草的世界”。我们第一次遇见某人,有时只需很少的依据就能做出比较合理的评价。基本归因错误:我们倾向于低估情景的影响,高估性格的影响,即偏向于事物本质的影响。我们具有“本质保存机制”,贬低敌人,美化己方。你的任务不是寻找爱,而是寻找内心对爱设下的藩篱。带着兴趣和好奇,摒弃先入之见,客观观察事物,能消除本质感,消除隔阂,增加与事物的联系。不给事物归因太强的本质,正是自由的源头。
万物归一(或为空),空:一切事物都缺乏自性,都缺少独立存在性。一些互相高度依赖的体系,比起一些互不依赖的体系,更接近统一。三种毒药:贪婪、憎恨、幻觉。
如果想要深刻理解物理学,就要摆脱你的特定视角:摆脱任何的特定视角。无源之见,宇宙视角:不带任何自私偏见的洞察。
发现世界原本之美。真相、美、道德的统一。
放下欲念,修一颗清净心。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寡欲故静,有主则虚。舍弃浮躁,心如止水。安禅何必须山水。内心宁静,方识事物根本。
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知足常足,知止常止。十分福气,享受三分。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好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劳动是上天赐予的生活方式。
心平气和,才能内心强大。小不忍则乱大谋。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别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拈花前行,无惧流言讥讽。不抱怨,心中无嗔便是净土。少一分争执,多一分从容。
放下收获快乐。勿让欲望绑架汝心。放下包袱,轻装前行。心为外物所牵,将受煎熬。把生命最重要的时刻过好,不错过当下的美景。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荣的任他荣,枯的任它枯。
扫地亦是修行。学会自省,清扫内心尘埃。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慎独,不自欺。心安即是福。劝人改过必先美其长。说话不可伤人,不可口出恶言。通过自我警醒,悟知改掉坏习惯。
看淡红尘纷扰,内心自在安闲。安好汝心,从容生活。花繁柳密处拨得开,风狂雨骤时立得定。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时机难得,光阴可贵。认真对待每一天。悦纳苦难。
放下执念,花开月圆。人生来无物,死后亦然,人生不过是路过,没什么不可放下。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有舍才有得,不舍不得。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专注做事,收获快乐。
与人为善,内心安宁。一只蚂蚁的生命也是宝贵的。常怀感恩心,增加正能量。若要世人爱你,你当先爱世人。终身让路,不失尺寸。吃亏是福。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虚心使人进步。所有面向苦难的修行,都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多情至极是无情。太上忘情非无情,看透凡情凝道心。不必追求完满的人生,不完满即是圆满。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追着别人的幸福跑,你永远不会幸福。
内观自己,摆脱焦虑。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前两者强大,理智脑弱小。理智脑驱动本能和情绪。直面焦虑。焦虑的原因: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耐心为成功的基石。在舒适区边缘扩展自己的行动范围是最佳的。成长权重: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培养耐心: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面对诱惑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人生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学习知识,消除认知模糊。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是明确核心困难和心得感悟,并专注于此。拆解烦恼,消除情绪模糊。直面痛苦。里清外明,消除行动模糊。人类面对不确定时会不自觉逃避。故应设置清晰的指令或目标。潜意识具有高速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时凭感觉(觉察潜意识发出的信息)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即相信第一直觉。凭感觉学习,用感性帮自己做选择,再用理性帮助自己思考。天性选择舒适区,感性选择拉伸区,理性选择困难区,在拉伸区进步最大。凭感觉寻找人生目标。目标是存放我们热情和精力的地方。用感知力代替思考力。捕捉感性:最、总、无意识的第一反应、梦、身体、直觉。
元认知,最高级别的认知,能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自我审视、主动控制,防止被潜意识左右的能力。意识到想法和其明智与否,纠正,再做出更好的选择。获取元认知能力:学习前人智慧、反思自身经历。审视自己的行为,俯瞰全局。冥想。元认知能力是觉察力和自控力的组合。理智脑的战斗力体现在: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遇到需要选择的情况时,停几秒,以激活理智脑。元时间:权重远远大于其他时间,分布在选择的节点上。想清楚。认知越清晰、行动越坚定。保持觉知。共同改变,一起前行!
外观世界,借力前行。收回感受,回归当下,身心合一。专注当下,享受当下,从身体感受开始。主动选择信息,深度沉浸,大量练习。意识专注、潜意识发散,可借助潜意识的发散功能找到答案,即思考不出答案时,停下来做其他的事或休息,让潜意识为你寻找答案。有效的反馈。在拉伸区练习。刻意练习:目标、专注、反馈、拉伸。主动休息。
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做选择很耗能。一切为了匹配。拆解目标,提炼目标,关注点细致、多。深度学习:自己读书(高质量)、践行操练、(缝接)输出教授(用简单的语言、自己的语言)。动用已有的知识解释新知识,缝接,深度思考,打动他人。反思生活。好处:提升跨界能力、灵感、看到事物的关联、洞见。深度下的广度才是有效的。专注于深度学习,同时对浅学习保持开放。无关联,不学习。事不关己,不关联。需明确的目标或强烈的需求。获取关联能力:足够热爱投入、输入多、好奇心、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一切在于主动。建立个人认知体系:寻找触动点,输出教授解释清楚、需要时能提取出来、经常练习使用。
最初的选择会影响行为自动增强的方向。写下来,想法会变得清晰和确定。热爱具有力量。不计得失,先行动起来。突破阈值。有原理、有依据的坚定。知行合一。学习的本质是神经细胞建立连接。一开始做不好很正常。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少。
心智容量有限,清理运行内存,自我觉知,内心富足。人类内在需求:关系、能力、自主。为自己而做、为玩而做。睡眠:1.5h快速眼动睡眠和1.5h非快速眼动睡眠交替,在1.5*n小时的时间节点醒来睡眠效果佳。遵循生物钟。冥想使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大脑灰质变厚,从物理上让我们更加聪明。情绪决定更易半途而废、理智决定能坚持更久。运动能使大脑长出更多新神经元,在物理上让人更聪明。运动后让新神经元及时受到刺激、不断生长。有氧运动、复杂运动。
认识你自己。性格的双重性。潜意识含:内心压抑的情感诉求和心理创伤,未曾满足的对情感的渴望,因摆脱压抑而获得的能量。潜意识如冰山在水下的部分。
潜意识影响性格。对待性不是禁欲、放纵,而是节制。
人格三层结构:自我,理智、自我控制,本我,本能、欲望,超我,以“善”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底层潜意识:全部记忆、压抑、自然性、本能。中层潜意识:某种意义上相当于记忆。高层潜意识:复杂的决定最好由你的潜意识来做。意识的中心:自我。高层自我:对社会、自然、道德、美、真理的深刻理解,超越。集体潜意识:与文化的关系,人格面具,阴影,男人身上有女性的一面,女人身上有男性的一面。倾向于追求“完美的自我”。
潜意识被心灵压制而难以被认识和了解,但它总有机会突破封锁跑到我们的生活中,如无意间的行为、梦、失误、不经意的遗忘。自由联想帮助认识潜意识。用催眠术探索潜意识。易被暗示者更易被催眠。梦是愿望的达成。
潜意识的投射作用。多做积极的自我肯定。打开封闭的心理空间。排除消极的体验。行为、生活习惯改变心理定势。利用好潜意识的力量。
解开潜意识中的情结,获得超越。
积极暗示能激发潜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如何走自己的人生由你自己选择和决定,没有必要在乎别人的看法。暗示自己我很重要。胜不骄,败不馁。兼顾他人利益。以大局为重。用语言拉近彼此距离。没有失败,哪来成功。注意形象。知进退,勇于表现。团队合作胜于单打独斗。如果不爱,及时拒绝,如果爱,请深爱,大声地表白。有些话不可直说,善意的谎言未尝不可。谦让生和气。输赢没啥大不了。心灵是最好的医师。学会欣赏。用心寻找,快乐无处不在。
认识自己。做自己,爱自己,爱别人。你希望过怎样的生活?勿定过高的目标。我失败,因为我觉得自己会失败。迈出第一步。你没有病,只是很特别而已。别让贴在身上的标签束缚了你。屏蔽干扰,变换角度,明了期望、自由书写、勇敢尝试,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行动起来。懂得界限感。目标感太强会推开幸福。生活变得无趣,是从不敢承担责任开始的。做自己需要:感受,跟着感觉走,影响因素是别人的干扰、内心的防御,勇气,敢于试错、承担后果、和坏情绪和解,耐心。不必太敏感。
自卑也会伤害别人。让彼此舒服。对待内心小孩:看见、安慰、陪伴。讨好也有像成瘾行为一样的危害,取悦,是一场高成本的内耗。讨好者,请相信,你不会让所有人满意,请尊重自己的感受,学会表达需求。学会拒绝:改变观念、设立底线、直接一点、信任他人。说不不意味着关系破裂,不意味着无能,不意味着不友好。太过在意别人会使自己很疲惫,这并不是必要的。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委屈负责。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表达,祝你活得洒脱。你不是工具箱,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告别完美主义。自卑是因为想要的太多。大多数的焦虑,来源于“更好”两个字。越完美,越孤独。追求完美是对生命的“傲慢”。世界并不完美,也美!承认不完美,是完美主义者的终极解药。“必须”越少,幸福感越高。承认自己不够好以后,整个世界都好多了。先完成,再完美。
情绪自由。害怕失败,维护“成功者”的称号,抵御新鲜事物,带来无趣,想改变又缺乏勇气,显得无力。独处不同于孤独。自由被愤怒消解。想象力是焦虑的根源,没完成目标时焦虑,达成目标发现不是想象中的样子而无聊。你选择目标下的焦虑,还是没有目标的无聊?我就是不喜欢压力,怎么了?无论你在生活中怎么选择,祝你安心。懂得与人合作,是消除自卑感最重要的方式。让位事情,后置情绪。抑制热情绪系统,调用冷认知系统。能把焦虑控制在适当范围的人:具有稳定的价值观、行动力极强、目标清晰。
选定人生目标:尝试,看是否喜欢和擅长,读书,获取经验。与坏情绪共处truth法则:T,说出自己所处的状况。R,意识到你现在的感受。U发现内在的自我批评。T,努力试图去了解自己。H,真切地感受内心情感。“富有建设性的沉迷”。
过一个不累的人生。愿你,没有在无意义的“必须”里,疲惫了自己,模糊了方向。想太多,原因: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安全感,敏感,可能以右脑思考。特质:敏感,同理心强,喜独处,追求完美。如何处理:给大脑的信息分类,用美好回忆替换,让自己忙碌起来。活得最累的人,都是“骑墙派”。勇敢舍弃该舍弃的,留下要追求的。外表可以精致化,但情感不要。负面情绪宜疏导而非压抑。只有相信,只有真诚相见,才能抵御孤独。舒适圈,真的非逃离不可吗?舒适圈可能是最适合你的圈。待在属于自己的舒适圈。使自己疲惫的内心剧场,为何产生:总想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怕被拒绝,害怕冲突。疗愈:信任自己所做的事,信任自己的感受,信任别人。“懂事崩”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学会说不,学会求助,学会表达。
从未想过,求助竟然变成“硬实力”。不喜欢求助,原因:怕被拒绝,怕丢面子,怕麻烦别人。每个人都有局限,需要求助、合作。如何求助:大声告诉别人,你需要帮助,准确阐述我们的需要和原因,不要用类似免责声明或道歉的方式求助,收到帮助后及时反馈。
不论黑夜多么漫长,太阳都会照常升起。
《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美]罗伯特·赖特
《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宋默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周岭
《潜意识:心理学帮你发现未知的自己》耿兴永
《激发潜能的心理暗示》李世强
《停止内耗:过一个不累的人生》若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