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bokeyuan.net/wp-content/uploads/2023/10/AI256x256.png)
指纹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它的形成和进化是一个涉及生物学、遗传学及进化论的复杂过程。
很多人认为指纹可能是在少年时期随着身体的生长而产生的,但其实,它是在胎儿时期就逐渐形成了。
胚胎发育阶段(孕10-24周)是指纹的形成始于胎儿发育的关键期,刚成型的胎儿表皮与真皮互动,进行发育折叠,手指末端表皮基底层的细胞在特定基因调控下加速增殖,大约三到四个月左右,形成「初级嵴线」(Primary ridge)
这里面有机械力的作用,胎儿的肢体活动(如抓握羊膜)与子宫壁接触产生的剪切力,通过“YAP/TAZ机械信号通路”触发间充质细胞分化,导致表皮褶皱模式的形成。
顺便说一下,这个所谓的“YAP/TAZ机械信号通路”在成骨细胞的生长中也具有一定作用,因此在抗衰老和抗癌研究中也是一大热点。
而指纹的形成也与“TGF-β信号通路”有不可或缺的联系,该通路调控的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决定了嵴线分叉的角度和间距,形成独特的涡纹、弓纹或环纹。
这就导致了为什么就算是同卵双胞胎,出生后指纹也大不相同,甚至是同一个人不同的指头指纹也各不相同,更别提没有血缘关系只是面部长得相似的人了。
这是因为指纹在发育过程中是随机形成的,里面掺杂了外力,并非完全由相同的基因决定。
基因上,指纹是由遗传调控网络所决定,2023年《Cell》研究发现EVI1基因通过调控外胚层祖细胞迁移,决定指纹模式的全局特征。
有的人十分罕见地没有指纹,这是控制肢体远端发育的Hoxa13和Hoxd13基因突变会导致指纹缺失(如adermatoglyphia),当然,除了基因的影响。我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最终在北方网中的一片文章中,还发现了一种可能是缺少角蛋白。
原来有指纹的人,他们的指纹有可能在后天消失。例如通过长时间的体力劳动,随着手指的摩擦,指纹会逐渐消退,但是角质有一定的代谢周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指纹的消失是暂时性的,随着休息调理保护可能会逐渐恢复。毕竟指腹损伤未累及真皮层,指纹磨掉后通常可以恢复原来指纹的模样,但如果外伤累及真皮层,则无法恢复原样。
有一些逃亡的犯人通常会有抽完烟用手指熄灭烟头的行为,这是为了消除指纹,以躲避抓捕。
在电影《烈日灼心》中也有这一段情节,邓超饰演的角色就是有这种习惯。
那么指纹在人类历史上是伴随着进化就产生于第一批人类手指上了吗,它是怎么发展演变的?下次我将会继续讲解,请朋友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