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星系与银河系的距离超过200万光年,但天文学家们相当确信,几十亿年后,这两个星系必将发生碰撞。两者正以超过每秒80千米的速度向对方飞去,而且没有掉头的可能。星系间发生碰撞虽然属于重大的事件,但未必会给组成星系的行星和恒星带来浩劫。在太空环境中,恒星本身极为渺小,而恒星之间相隔的空间又极大,所以当星系撞到一起时,这些星体几乎没什么可能发生实际碰撞。
本星系群中的其他星系都比银河系要小。其中最大的是三角座星系,该星系比仙女星系离我们稍远一些。三角座星系实际上并非三角形,而是圆盘形,之所以名为“三角”,是因为它在天空中的位置处于银河系众星形成的那个明亮的三角形中。三角座星系也出现在梅西耶的星表中,仙女星系的编号是M31,三角座星系则为M33。天文学家现今普遍使用的多为梅西耶星表中的名称。在本星系群其他已知的星系中,大概有50个都是规模不大的“矮”星系,它们像卫星一样围绕着银河系旋转。另外大约有20个矮星系围绕着仙女星系旋转。时至今日,我们还在不断地发现围绕银河系运行的全新矮星系。
直到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才发现,这些邻近的天体和其他星云实际上都位于银河系之外。长久以来,在天文学家和其他知识分子当中,这种可能性一直备受争议,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美国天文学家希伯·柯蒂斯和哈罗·沙普利之间的那场“世纪大辩论”。
1920年4月某个周一的下午,两位天文学家就这些星云及它们对理解宇宙的规模和本质有何意义展开了辩论。沙普利认为,银河系就是宇宙中的全部,即宇宙是仅由这一个星系组成的;但柯蒂斯认为,某些星云实际上是独立存在的星系,与我们的星系并不相同,或者叫作“宇宙岛”——他从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那里借用的一个术语,早在一百多年前,康德就推测这些星云位于我们所在的星系之外。
1908年,亨丽爱塔·勒维特发现了造父变星的脉动模式,事实证明,这一发现成了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得以在1924年解决这场争端的关键。哈勃在夜空中某些星云暗淡的光晕中发现了造父变星,借此推断出它们必定位于银河系之外,因为这些恒星实在显得过于暗淡,不可能在银河系内。
以上内容摘自《群星的法则》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