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与地球相距最近的天体是月球。它每个月都在绕着我们公转,由于距离十分近,地球上的海洋会受到月球的吸引,随着地球的自转,海水一般每天会出现两次涨潮。月球与我们的距离平均仅为38万千米出头,比太阳系中的任何一颗行星都要近得多。不妨想象一下,假设地球缩小到相当于篮球的大小,那么月球的尺寸就与橙子相当,循着一条大致为圆形的轨道绕地球运动,这条轨道的大小差不多可以塞进一个篮球场。由于月球的大小和距离,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它恰好可以在短时间内挡住所有的阳光,形成令人惊叹的日食。这是个惊人的巧合,因为虽然太阳的直径比月球大约400倍,但它与地球的距离也比月球远约400倍,所以这两个天体在天空中看起来大小相当。尽管如此,由于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并不同步,所以日食还是很罕见的,否则每个月都会发生一次日食。 当然了,月球与地球相距如此之近,以至于人类已经去过月球了,时间距今刚刚半个世纪。仅有24人曾经搭乘过传奇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其中又仅有半数的人曾踏足陌生的月球表面。在月球上行走的体验与在地球上截然不同。月球很小,它的引力仅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假如没有宇航服的负担,你多半是可以在月球上从另一个站立的人头上跳过去的。“阿波罗号”上的宇航员们虽然背负着笨重的装备,但在登月的拍摄片段中,也拍下了他们在月球表面蹦蹦跳跳的画面。 月球背面在地球上是始终看不见的。月球绕地球一圈需要历时一个月,其间它只自转一周,因此始终将同一面朝向我们。这与地球本身大不相同,在绕着太阳公转的一年时间里,地球每一天都要自转一周。月球几乎与地球同样古老,诞生于近50亿年前。最流行的一种理论认为,形成之初的地球曾经跟另一个体积与行星相当的物体发生过激烈碰撞,其后遗留下来的岩质碎片便形成了月球。天文学家并不能确定这种情况是否确实发生过,但倘若果真如此,那么月球一开始离地球的距离应该比现在要近得多,在天空中看起来也要大得多。在最初的数百万年里,形成不久的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快速自转,先后向地球展露出正面和背面。 月球绕地球公转时之所以会引发潮汐,是因为月球对靠近它这一侧的海洋的引力大于对地球中心部分的引力,这会使得地球近月侧的水位上升。地球另一侧距月球相对最远的海洋也会发生相同的情况,因其受到的月球引力小于地球中心部分受到的月球引力。在大多数地点,这种效应带来的结果便是地球每自转一周,便会发生两次涨潮。虽然月球上没有海洋,但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也会产生类似的效应,将月球面向地球的这一侧略微拉长。月球在其形成早期的自转速度较快,地球的引力和缓地发挥着作用,使得月球被拉长的部分逐渐朝向地球,经过数百万年的时间后减缓了月球的自转速度,直到我们熟悉的一面被始终锁定在面向地球的这一侧,月球背面便再也看不见了。 月球的引力也以同样的方式逐渐影响了地球的自转,使地球的自转速度每100万年减慢15秒左右。在地球诞生之初,一天仅有短短几小时,而在许多年以后,地球自转的速度可能会比现在慢得多,以至于地球会有一侧永远面向月球。同时,由于地球绕轴自转的速度比月球绕地球公转的速度快,所以使得月球的公转速度加快,并使其运行轨道扩大:每过一年,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就会增加几厘米。 月球在天空中的光芒极为醒目,于是人们很容易忘记它本身并不会发出可见光。月球其实是被阳光照亮的,但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月球的某一面,且未必始终是其朝向地球的这一面。当月球位于与太阳方向相反的那一侧时,便呈现出满月的外观,看起来就是个完整的明亮圆盘;而在它绕地球运行的一个月内其余的时间里,我们只能看到月球被阳光照亮的那一面的部分区域,还有一段短暂的时间什么也看不见。
以上内容来自《群星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