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将满天星斗划分成群,并给这些星星命名,后来经过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三垣二十八宿”*的星官体系。这些星官的名字包罗万象,整体上相当于把人间的一套搬到了天上。
然而,在众多的星官中,有两个比较特殊,它们分别叫做“日”和“月”。天上本来就有日月,那为什么还会给星星取这样的名字呢?而且这两颗星星一定很亮吧?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两颗星星不但不亮,而且很暗,很难被看见。
那么,这两颗星星在哪里呢?《甘石星经》曰:“月精在昴、毕,日精在氐、房”。从这一句中,大概可以知道,月星在昴宿与毕宿之间,日星在氐宿与房宿之间。昴宿、毕宿属于西方白虎七宿,氐宿、房宿属于东方青龙七宿。西方白虎七宿适合在冬季观测,而东方青龙七宿适合在夏季观测。在现代天文学中,昴宿、毕宿位于金牛座,氐宿、房宿分别位于天秤座与天蝎座。“日星”与“月星”分别位于东方青龙七宿与西方白虎七宿,也符合“日生于东,月生于西”的传统说法。
名称 | 日星 | 月星 |
天文编码 | κ Lib | HIP 19038 |
光谱型 | M0-IIIb | K0III-IIIb |
视星等 | 4.75 | 4.35 |
赤道坐标(j2000) | 15h41m55.73s | 04h04m42.90s |
S19°40′40.3″ | N22°04′58.4″ | |
距离地球(光年) | 353.37±8.16 | 187.12±2.23 |
但是,这么暗的两颗星为什么会有“日”、“月”的名字呢?其实,关于“日”、“月”命名的起源并无明确的说法,但有学者认为,“日”、“月”二星的命名远早于三垣二十八宿体系形成的年代,是一个古老星官体系的遗存。我们以现代的视角来看这两颗星,完全看不出这二者有何重要之处,堪当如此显赫的名字,但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月”星与“日”星分别位于春分点与秋分点附近,“日”星与“月”星将黄道分成差不多相等的两部分(并非严格精确平分),“日”星与“月”星位于黄道附近,又恰好位于二分点附近,所以这很可能是将这两星命名为“日”和“月”的原因(不信的话你也可以用Stellarium来模拟一下)。
图片:公元前2500年,“日星”与“月”星分别位于秋分点与春分点附近
当然这只是学者的合理推测,并非确定。而当时的的夏至点位于轩辕十四(α Leo)附近。轩辕居中,日月左右,这或许不是巧合。
*三垣指上垣(太微垣),中垣(紫微垣)下垣(天市垣),二十八宿指角、亢、氐、房、心、尾、箕、井、鬼、柳、星、张、翼、轸、奎、娄、胃、觜、毕、昴、参、斗、牛、女、虚、危、室、壁
隐藏内容需要登录才可以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