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在上期的内容中我们讲到,约翰·劳在实现用纸币替代金属货币后,便解决了政府长久的高额负债,但实际上这一点并不符合实际。而是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政府的负债压力,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做出了修正。
上节我们讲到约翰·劳利用纸币替代了金属货币,并严格控制银行的准备金,保证银行信用。并借助税收措施推广纸币,成功重振了法国的经济状况,并且借助着纸币所具有的便携,交易成本低等优势,使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第二步约翰·劳建立了密西西比公司。为了开发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富饶的矿藏资源,1717年法国政府发布贸易特许状,授权约翰.劳成立一家商业公司,该公司拥有密西西比河广阔流域的贸易垄断权,故名为密西西比公司。公司初始股本为1亿里弗,分为 20万股,每股500里弗,公司股票可用国库券按其面额等价换购。公司成立不久,很快又被授予赋税代收权、铸币权等新的特权。随着国家的背书加上市场上不断传来密西西比河流域满是珍贵的金属矿物等信息,使得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得到了巨大的追捧。同时因为股票可以用等量的国库券对换,所以政府的负债也在不断下降。随着人们对股票的追捧,政府指示通用银行(当时已经改名为了皇家银行),再次发行了十亿里弗的银行券。 受市场流动性瞬间增多的刺激影响,股市泡沫开始生成。
在这一阶段中货币主要起到了对股价的推动作用,在巨量的货币涌入时,股价也随之上升。同时在当时来看前景相当良好的密西西比公司,也可以通过股票来不断吸收市场上盈余的资金,保证政府大规模发行货币不至于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也成为后期整个金融泡沫不断胀大的支柱。
密西西比泡沫的背景
1917年,密西西比公司两次大规模的增发使得金融泡沫进入了飞速膨胀的阶段,1917年初,随着法国政府发布文告,进一步授予密西西比公司享有东印度群岛、中国、南太平洋诸岛以及法属东印度公司所辖各地的贸易垄断权。随后公司决定增发5万份新股,扩大资本规模,并承诺将给予很高的分红比例。新股同样可用市价不断下跌的国库券按其面额等价换购,如此算来,据称每股的收益率高达120%。 由于公司股票高额的收益和政府控制下的通用银行不断扩大银行卷的发行规模,人们对股市投资的热情越发高涨,新旧股票的价格都在飞速增长,泡沫也随之涨大。同年,出于彻底消除政府的债务负担考虑,1719年,密西西比公司决定再次增发 30万份新股,每股5000里弗,合计15亿里弗。新股全部可用国库券按面额等价换购。为了支持这一大胆的计划,在政府的授权下通用银行再次发行了15亿里弗的银行券,推动了公司股价的进一步飞升。自此整个市场陷入了疯狂的投资狂潮。密西西比公司股价快速飙升,有时甚至在数小时之内就上涨了10至20个百分点。过量的货币投入,也造成了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严重局面。
在这一过程中货币主要承担起了支撑高价股票和不断推动股价的作用和功能,在密西西比公司股票不断增发的情况下,为了维持股价的不下跌,就要求同时有大量的资金不断涌入股市,才能维持股价的稳定。但巨额的资金量也成为了助推股价飞升的“助燃剂”。同时在流通领域,银行不断发行的巨额货币并没有完全被股市所吸纳,所盈余的货币依旧远远超过了实际的货币所需,随之而来的便是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这最后导致了银行券的频发兑换,而由于银行多次超额发行货币,导致在外流通的银行券的数量远远超过银行所拥有的的准备金,几次兑换失败后,恐慌情绪逐渐开始蔓延,同时,美洲传来消息,所谓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并没有丰富的贵金属矿藏,已经达到了极高价位的密西西比公司股票随之下跌,并进一步加深了市场的恐慌情绪。人们开始纷纷将手中的银行券兑换成金属货币,随着兑换行为的加剧,银行券出现了贬值。为了挽救银行券的信誉,法国政府在1720年2月前后连续三次颁令,先是规定金属铸币贬值,继而禁止人们拥有超过500里弗的硬币。但让人费解的是,法国政府在颁布这些法令的同时,仍在持续扩大银行券的发行规模。 人们对银行券的不信任感越来越强,各种渠道的兑现活动愈发普遍。 面对难以挽回的局势,1720年10月,法国政府被迫颁令废止银行券的流通,同时剥夺了密西西比公司的一切特权。股市泡沫很快破灭了,危机也给法国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一阶段中货币主要扮演了不断加深危机的角色,这与泡沫起始时相同,但是银行券和金属货币的位置却产生了互换。由于银行券的过量供应和股市的崩溃导致银行券的价值陷入了极大的不信任中,并开始飞速贬值。同时银行的货币供应已经远远超过了准备金的限制,导致银行券的兑换困难,进一步加深了银行券的贬值,随着银行券的价值崩溃,也导致整个经济的衰退和崩解,诸多建立在巨量货币支撑上的企业和商业贸易都陷入了崩溃和破产的危机中,同时由于金属货币远远不足以承兑银行券,也导致了诸多平民的财富缩水。
危机后,人们绘画讽刺约翰劳的纸币
在这场疯狂后,法国进入了长达百年的对金融和信用的不信任阶段,这也大大延缓了资本经济在法国的发展,在对外殖民的过程中逐渐处于弱势,为后来的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提供了契机。后续的经济学家依旧把约翰·劳归为了那个时代的重要经济学家,但是细究他的经济思想,其中诸多都是内容都是不完善的,对货币价值和职能的认知也都极为有限,这也是他最后导演的这场灾难的祸根之一。
一个赌徒开了一家银行,身居一个国家的高位,手中把玩着无数的财富。不得让人颇为咂舌。晚年约翰·劳在威尼斯生活,据说他死的时候还在他家中发现了诸多名贵的艺术作品,看来他晚年依旧过着相当不错的生活,但是相对他曾今的辉煌这些恐怕都是九牛一毛罢了。在他死后法国人给他送过来了一份颇为有趣的墓志铭:
“一个著名的苏格兰人长眠在此,
他的算术天才举世无双,
他用简单的代数法则,
把法国弄得病入膏肓。”
参考资料:
误导性的货币政策:法国密西西比泡沫,蒋立场 《城市金融》
历史的回响:密西西比泡沫,艾米·法伯 《金融市场研究》
约翰·劳——生于危机的风暴之子,张平平 《新产经》
作者:自控力
审核:观复·钧天
加入我们:https://jq.qq.com/?_wv=1027&k=Gxm8Df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