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常数的存在并不能得出宇宙处于膨胀过程之中,对于深空的观察,并未发现宇宙具有一个膨胀中心的分布特性。 首先,光速不变是经过实验验证的,光速并不与光源相对于探测器的速度有关,光源一旦发射出光子,光子就会以恒定的光速在真空中传播,探测器无法通过测量光子的频率来计算光源的相对速度,也就是说,地球上的探测器无法通过测量到的光子频率计算发光的星体的相对速度,因此也不能计算这个相对速度的变化。吸收光谱线的红移与恒星相对地球的运动无关,把红移量正比于距离等同于宇宙膨胀并非必然。 其次,多普勒效应在机械波中的存在,是因为测量者或者机械振动源相对于传播介质的运动产生的,探测效果,必须要求能分辨出传输介质的相对运动。而这种效应在一个否定了光波介质“以太”存在的理论下提出来,就显得顾此失彼了。 最终,实际上我们对光子的探测,是对整个光子(或者说光波)的探测转换,我们无法做到区分光波前沿、中间和光波后沿到达探测器的时间区分,这与探测机械波本质不同。因而不可能因为相对速度得到压缩或者拉伸光波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探测到的光子能量E,是一个完整的光子能量,而不是光波序列到达探测器的各部分细节的累积计算。
一个非相对论者知道,测量者相对光源的运动,会影响到他在相同时间接收到光子数量的变化,但这个数量变化,是光强度的变化,而不是光频率的变化。 哈勃常数,可以由其它机制产生,一样会产生现在得到的观测效果,比如: 一,空间尘埃对光的吸收损耗,在大尺度上,空间可以具有平均相似的效果,光子能量的损耗,跟它穿越的空间距离表现出正比例关系。 二,我们所观测到的星空范围,处于一个与外界具有梯度变化的区域内。这个变化的参数,与空间位置的能量密度相关,而地球,处于这个范围的靠中心附近。 三,光,甚至所有物质粒子,均具有相对于时间(空间)的寿命衰减,而与速度无关。 我认为第三个才是是哈勃常数产生的根本原因。 看到吸收光谱线的红移,就得出是光波的红移,并必然得出宇宙膨胀,是很不严格的推测。 D∪AN2023.04.08
引力透镜效应是不是与另外一个现象相混淆: 星系间的物质虽然及其稀薄, 但是光线从其中穿行一亿光年,积累的折射效应是不是不能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