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1年7月9日:“火车之父”乔治·史蒂芬逊出生。乔治·斯蒂芬森1781年6月9日生于诺森伯兰地区(现在的纽卡斯尔)的华勒姆村,1848年8月12日去世,英国工程师,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火车机车,被誉为“铁路机车之父”。
1843年7月9日:杰出的神经解剖学家、神经组织学家和病理学家戈尔季出生于意大利勃莱西亚省的柯泰纳。戈尔季创立了著名的铬酸盐-硝酸银方法,为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开辟了广阔和道路,并因此与卡哈共同获得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856年7月9日:著名化学家阿伏加德罗逝世。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1776年8月9日~1856年7月9日),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1811年发表了阿伏伽德罗假说,也就是今日的阿伏伽德罗定律,并提出分子概念及原子、分子区别等重要化学问题。
1858年7月9日:美国人类学家法兰兹·鲍亚士诞生。法兰兹·鲍亚士(Franz Boas,1858年7月9日-1942年12月21日)德国裔美国人类学家,现代人类学的先驱之一,享有“美国人类学之父”的名号;也是语言学家,美国语言学研究的先驱,开创了人类学的四大分支:体质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以及文化人类学。
1894年7月9日:苏联物理学家彼得·卡皮查出生。彼得·卡皮查(Пётр Леонидович Капица,1894年7月9日—1984年4月8日)苏联著名物理学家,1934年卡皮察建立了前苏联第一个低温物理研究所,并于1938年发现了液态氮的超流动性。由于卡皮察在低温物理领域的杰出贡献,他获得197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7月9日: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惠勒出生。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1911年7月9日-2008年4月13日)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1937年惠勒提出了粒子相互作用的散射矩阵概念;1939年与尼尔斯·波尔、前苏联的弗朗克尔一起提出了重原子核裂变的液滴模型理论;1957年与米斯纳开始发展“几何动力学”;1965年获得爱因斯坦科学奖;1969年惠勒在纽约的一次会议上首次使用“黑洞”一词;1968年获得原子能委员会恩利克·费米奖;1982年获得玻尔国际金质奖;1993年获Matteucci Medal;1997年获得沃尔夫奖。
1964年7月9日:美国成功的进行了一次三栖飞机试验。
1965年7月9日:英国物理学家戈瑞逝世。戈瑞一生致力于研究辐射和质量的相互作用,曾发现测定电离辐射及吸收剂量的原理。
1981年7月9日:芬兰挖通佩扬奈隧道。这条隧道是当时世界最长的地下岩石隧道,全长120公里,把芬兰第二大湖佩扬奈湖的湖水引向首都赫尔辛基。这项工程1973年开始动工,在平均为60米的地下修建。整个隧道宽4米,高5米,水流量为每秒钟10立方米。
2020年7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童秉纲,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童秉纲(1927年9月28日-2020年7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流体力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200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注: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信息有误等,欢迎在评论区不吝指正,博科园收到后会进一步查证并进行更新。
另: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收集补充更多符合科技史上的今天科技史,博科园收到后进行补充更新,让我们一起完善每一个历史上的今天的科技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