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非常认同的一个观点——木星是保护地球宝宝的老大哥。因为木星会用它那巨大的引力使那些原本会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和彗星偏离它们的轨道。也许曾经,当那颗能挣脱自己的引力束缚并撞向地球的家伙经过时,木星也在为注定会被灭绝的恐龙而难过。然而,一份研究使得这一观点产生了动摇。
图解:哈伯太空望远镜的WFC3相机于2014年所拍摄到木星的真实色彩影像,可清楚看见木星南半球的大红斑
木星是地球的保护者这一说法已经存在很久了。特别是1994年梅舒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并被撞得粉碎的图片,更是加强了人们对这一观点的认同。但是,根据在喷气推进实验室(JPL) 工作的凯文·格雷泽(Kevin Grazier) 所称,比起只是默默无闻地做一块挡箭牌,木星还会引导彗星和其它物体远离太阳系内部,并将小行星精准地引向内太阳系。
如图,一颗岩质行星正被一颗彗星击中。图源:NASA
在早期太阳系中,存在的天体残骸比现在多很多。那时候,所有小行星都在争夺着这些碎片,聚集这些质量,从而衍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行星。而当这些行星成型之后,仍旧有大量的小行星遗留下来。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仅管木星帮忙清理了内太阳系里那些可能会撞击地球的残骸,但更多的则是将大量的小行星引向地球,从而把地球塑造成了现如今的样子。
天体生物学报道,格雷泽(Glazier)建造了一个太阳系模拟器,并用以实验,实验中,有30,000个粒子同时运行。实验起初,所有粒子的轨道都是“互不干扰”的,然而到最后,大量的粒子都以穿过地球的轨道为结束。
所以,木星(和土星)不仅会改变物体的方向并引入内太阳系,这场模拟太阳系的实验证明了,木星还能使物体减速并最终撞击且融合进地球。
然而,这些小行星们不止为地球贡献了它们的质量,还带来了它们所携带的挥发物。挥发物是沸点低的化学元素和分子。它们与我们的空气和地壳息息相关。比如挥发物中的氮气、氢气、二氧化碳等,就是地壳的绝大多数组成部分。若是没有这些挥发物,地球会变得跟现在很不一样,或许也不会有所有生命体都赖以生存的空气了。
无可非议,木星是地球和太阳系的衍化的杰出贡献者。作为现如今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通过这项实验,我们对木星的双重角色也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它不仅仅只是地球的守护者,会改变那些准备撞向地球的物体的方向。同时,它的存在还能使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减速,以致于将那些对生命体友好的挥发物传递到地球。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
木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第五个行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是一个由气体组成的大家伙,就算它的质量只有太阳的千分之一,但它的质量却是太阳系内其他所有行星的总和的2.5倍。古时候,木星就进入了天文学家们的视野中,可以追溯至罗马时期,人们以神的名字正式将它命名。从地球上观察,木星所反射的光使其在夜空中,仅次于月亮和金星,成为第三亮的自然物体。
图解:木星的大小比太阳小一个数量级(×0.10045),但仍比地球大一个数量级(×10.9733),大红斑大约有二到三个地球大(数量级相同)
木星基本上是由氢气和占了其总质量四分之一的氦元素构成,虽然氦元素仅占其总分子数量的十分之一。也许木星也有一个含有较重元素的岩核,但与其他巨行星一样,木星也缺少轮廓分明的固体表面。由于高速的自转,木星的形状是扁球体(赤道周围突出较为明显)。
图解:这幅模型剖面图显示木星内部的构造,液态金属氢覆盖着内部深处的岩石核心
木星的各个纬度上,大气最外层被肉眼可见地分割成了几个波段,从而导致在这些波段之间的分界线上,充满了湍流和风暴。其中,巨型风暴大红斑最值得一提,人们早在17世纪就已经能通过望远镜观测到它的存在了。木星周边是强力磁层,环绕着一圈暗行星光环系统,拥有79颗已知卫星,其中包括由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于1610年发现的四大伽利略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这四颗利略卫星之中,最大的要属木卫三,其直径甚至超过了身为行星的水星。
参考资料
2.天文学名词
3. universetoday-迷途的怪阿姨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