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初霁(非鱼)拍摄:非鱼 沐言)
真到了阳关外,才觉得王维所言确实不虚,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怀。真到了玉门关,才明白为何“羌笛怨柳”“春风不度“。
我们一行人一路驱车到了玉门关,这时才知道关外确实满目灰色与黄色。雨少,干旱,更遍论春风。酒泉与敦煌,好歹还有树,有云,有水。出了玉门关,戈壁大漠,一无所有。
到了塞外,对比天地人便显得渺小至极。茫茫之间,随便一片天边的长云便像是大鲸,宏大壮丽,让人呼吸不畅快。阳关附近,睛天时太阳像个大灯泡,有时又是飞沙漫天,天色昏黄。周遭风景是好,尤其是遇到黄昏落日,风景的确壮丽,但肆虐的风沙让人睁不开眼。
戈壁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之一,戈壁多数地区不是沙漠而是裸岩。
中国几个主要的、大的沙漠和沙地主要位于新疆、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等地,沙漠(包括沙丘和风蚀土地)总面积为71.29万平方千米,戈壁总面积为56.9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13.36%,其中新疆沙漠总面积为42.0万平方千米,戈壁面积为29.3万平方千米,位居全国沙漠和戈壁面积的首位。(原文引用)
对于戈壁,科学家大都认为,在近两百万年里,中国西部地区地势攀升,而同时干燥地区不断扩大,其表面沉积的砂岩、粉砂质泥岩以及砂砾岩等比较疏松的岩体在太阳和风的作用下,风化和剥蚀,最后变成大量碎屑物质。
这些物质从山体上崩解下来,逐渐堆积,被洪水冲到更远的地方,在大风的作用下,细小的被扬到附近,形成沙漠,大个的留下,形成了戈壁。(戈壁是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按成因砾质戈壁可分为风化的、水成的和风成的三种。(原文引用))
再往前,大概就是到雅丹张掖一带了,天空蓝得发青。雅丹地貌多碎石与冻土,几本看不到黄沙,周边大多是辽阔的戈壁滩,有时几十里收不到信号,怪石遍地,没有植被。阳光强烈,灼人双目。
雅丹在“雅丹”一词尚未被地学界广泛使用前,有很多的称谓。比如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卷二八下中就称雅丹为龙城、白龙堆和龙堆。1899年~1903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新疆罗布泊考察时,将先水蚀后风蚀而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地貌,按当地维吾尔语称其为Yardang(“具有陡壁的小丘”)。之后,在中国这个词被音译为“雅丹”。除此以外,雅丹地貌还在世界许多干旱区许多地方被发现,其中中国地区的张掖在全世界很是著名。
雅丹地貌属于风蚀地貌,绝大多数的雅丹被发现在极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50毫米,风蚀作用强烈,植被稀少,较为湿润的洼地,盐类风化作用、地下水作用强烈的地区。风蚀,水蚀,风化作用、重力坍塌、盐类风化和龟裂等都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可能因素。
零下十二摄氏度的气温,水结冰,风吹得人睁不开眼,看着前面,感觉地方不远,却总也走不到,大地宽广得令人绝望。如此情境,确实让人恐惧,能够一路向前的人,倒是显得稀少而可贵了,这时才让人相信行军比打仗要艰难得多。沿途看见冻实的冰河,悠长无边的地平线,这里的景色有一种并非人间的飘逸感。在塞外,一切都变得巨大,风、云、雪、山,皆空旷、寂静。
可是等到回到了家,这么一想,忽然觉得塞外的伟大庞博,已然淡去。我似乎看到许多光影闪烁,人影飘忽,在漫长的路上前行。
纵然塞外天地辽阔,人类渺小,但当你踏过茫茫大漠,走过漫长的戈壁后才发现,每一处竟都有人类的足迹。
引用资料:
1. Hedin S.Central Asia and Tibet[M].New York:Scribners,1903.
2. Cooke R U,Warren A,Andrew S G.Desert Geomorphology[M].London:UCL Press,1993
3. [夏训诚.罗布泊地区雅丹地貌的成因[C]∥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队.罗布泊科学考察与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52-59.
4. 景观:沙漠·戈壁[J]. 中国国家地理, 2012(10):354-359.
让相机跟随着你的视线,记录下那些美丽动人的山川地貌、民情风俗,还有那些千姿百态的和人类一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生命。请把作品寄给我们,只要生动、有趣、给人以感悟。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视线。(也可以是文章)作品请发到:tusfopostbox@hotmail.com 相关情况可以向tusfo的墙反馈(QQ:3337439154)
附上拍摄地点,事物(必填),作者(必填),简介(选填),联系方式(选填)
(凡投稿作品默认为同意相关授权,凡投稿文章即默认同意相关授权,我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本投稿为自愿进行,目前没有稿费,让更多人看见各位的视界是我们的初衷)
自然之美,中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