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9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第一次将望远镜指向夜空,这是人们用望远镜观察宇宙的开端。时至今日,望远镜的口径越来越大,构造越来越复杂。尽管如此,天文望远镜最主要的功能并没有变,那就是:探测暗弱的目标、分辨微小的细节。比如说,望远镜可以让我们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暗星,也可以让我们看到木星的卫星、土星的光环等肉眼难以分辨的细节。
天文望远镜一般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顾名思义,朝向被观察的物体,而目镜则朝向使用者的眼睛。天体先由物镜成一个倒立的实像,再由目镜充当“放大镜”把这个实像放大。根据光路的不同(主要是物镜的不同),天文望远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折射式望远镜、反射式望远镜和折反射式望远镜。
图源:baidu
折射式望远镜是最早发明的望远镜,也是最符合大众印象的望远镜。伽利略使用一块凸透镜为物镜,一块凹透镜为目镜,组合成望远镜。这种结构称为伽利略式望远镜。1611 年,开普勒对其进行了改进,使用凸透镜作为目镜,可以获得较大视野和更高倍率。现代折射望远镜几乎都是基于开普勒结构的改进。
一种折射式望远镜 图源:baidu
目前市面上廉价天文望远镜通常使用折射式结构。这种望远镜一般是利用两块色差相反的镜片组合(如冕牌玻璃凸透镜和火石玻璃凹透镜组合),仅对红蓝光进行了色差矫正,通常称作消色差物镜。其结构来源于 1733 年的英国律师切斯特·霍尔的设计。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望远镜通常色差严重,成像差劲,但依旧比伽利略时代进步太多,足以看到月球的环形山、木星的卫星、土星的光环和金星的相位。
经过 400 多年的发展,折射望远镜已经成为最成熟的结构。光学家对其投入大量精力,随着萤石玻璃、稀土元素玻璃、ED 超低色散玻璃的使用,折射式望远镜成像效果趋于完美。其中,复消色差物镜(apochromatic lens,APO),通过增加镜片数量、采用特殊材料制作镜片,可以对红绿蓝三色色差进行矫正。一台精心设计的折射望远镜成像平坦,边缘锐利,色差矫正完美,效果令人震撼,通常价格也令人震撼。
一种采用复消色差结构的折射式望远镜光学原理。其使用了三片透镜和高级玻璃(首片为低色散玻璃,后两片为火石玻璃)
在观测中,你永远可以相信一台折射式望远镜,不需要关心光轴偏离,不需要担心镀膜变暗,拿起来就能用。
但是,现在的专业天文观测站已经很少使用折射式望远镜了。折射望远镜镜片多、镜片厚度大,大口径的折射望远镜自重太大,往往会因重力而变形,而且难以操作。这么多镜片之间必须精密配合,制造难度随着口径增大也急剧提高。最重要的是,即使使用了复消色差技术,非可见光波段的色差依然无法消除,对于需要进行多波段观测的现代天文学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弊端。
排版:王中汉 / 王浩
HAA/北京市海淀区天文协会 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