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TUSFO_非鱼 TUSFO_咕咕 排名不分前后)
从《三体》面世(2006)到获得雨果奖(2015),再到现在,三体已经火了整整七年,在这七年间,中国科幻界可谓是百家争鸣,继大刘后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幻作家,大众对科幻圈的关注度也逐步提高。但中国科幻仍与西方国家的科幻有着不小的差距,为此,本协会记者对国内知名科幻作家赖仲达进行了专访。
赖仲达,福建省厦门市人,科幻作家,作品见于《大科技·科学之谜》、新华网科普中国等科普杂志和专栏平台。著有科幻小说《奇点·智能终结》、《未知党》、《红巨Ⅰ》、《红巨Ⅱ》、《未来癌战》。曾任科技媒体尾猿会网CEO,微报道新闻创始人兼CEO,今日头条签约V认证科幻作家。曾于2016年荣获绵阳第三届科学小说奖项。
(本协会记者:TUSFO_非鱼 笔录)
非鱼:赖总您对于当前中国科幻界未来发展有何看法或者说您认为中国科幻界未来几年是否会有突破性的发展?
赖仲达:我认为吧,中国科幻界目前的小说处于一个发展的态势,作者很多,好的想法也很多,但是竞争其实很激烈,这就导致很多创作灵感越来越千篇一律。我认为近几年暂时不会有突破性的作品出现,因为毕竟有三体的存在,暂时无法超越。从目前的状态来看,很多科幻创作的方向其实都用过了,科幻文学创作上很卷,如果真要研究怎么发展,不妨尝试研究一下如何“破圈”。
非鱼:那么您认为中国科幻界相较于西方的科幻界,其本质区别在于那些地方?
赖仲达:我认为在于文化基因。阅读了很多西方作品,你会发现由于文化基因的不同,带给人的阅读体验其实也不一样,社会观念、价值观、环境等差异对作品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而在科幻本质上,两者倒是没什么不同。
非鱼:您认为两边的发展情况为什么截然不同?
赖仲达:土壤问题,中国科幻曾经的历史原因 我国社会观念不同造成的,事实上你会发现国内现在很流行硬科幻小说,之所以流行硬科幻,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早期中国科幻被归类于“儿童文学”,后来不少作家想通过严谨的科学来对抗“儿童幼稚感”。
非鱼:当年您是为什么走上科幻文学的这条道路,有什么难忘的经历?
赖仲达:这个倒没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小时候就喜欢而已。记得我在很小的时候,在家里一个阁楼上,曾经就翻出过一本科幻小说,当时看到了一篇苏联时期的科幻作品,本来以为是鬼故事,结果读完却发现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很奇妙,感觉和普通鬼故事有所不同,后来网上一查才发现这是科幻。
非鱼:那么如果让您用几个词形容一下您的写作历程,会是那几个?
赖仲达:意外,凝结。
非鱼:能否稍作解释一下。
赖仲达:创作起因是一次意外才想到去写科幻的,后来很多想法经过了几年的凝结沉淀。
非鱼:有一些喜欢科幻的非专业读者,他们想要踏入这个领域,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赖仲达:如果是读书的话,建议读经典作品;如果是创作的话,我其实建议研究好你要创作的领域和想法,有没有千篇一律了,现在国内很多科幻概念其实都是翻来覆去的写,新东西越来越少。
非鱼:那您个人平时是怎么积累科幻素材的?
非鱼:最后能否给新一代刚踏入科幻领域的青少年作者一些忠告或者说寄语?
赖仲达:科幻创作需要耐心,路上遇到阻碍不用气馁,相信你自己。